运营时速达350公里的武(汉)广(州)高铁客运新干线,自2009年12月开通运营以来,受到全球瞩目。它的问世,创造了世界铁路发展史上的“中国速度”,是中国铁路建设发展成就的历史见证和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带动了沿线交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集成创新技术,千里南国半日还
武广高铁是全国“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京广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全长1068.6公里,设计运营时速350公里,2005年6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全程运行时间由此前的6小时缩短为3小时。
武广高铁北起武汉站,南至广州南站,途经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穿山越岭,纵行千里,沿线60%以上的桥梁、隧道施工以及动车组运营等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实现了“千里南国半日还”,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据武汉铁路部门介绍,经过六次大面积提速,武广高铁适应长大高速铁路特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动车组技术、列控系统技术、轨道高平顺高稳定技术、大断面隧道建造技术、牵引供电技术、现代化客运枢纽建设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集成了我国高速铁路自主创新和铁路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大大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武汉铁路局局长余卓民说,以武广高铁的顺利开通运营为标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高速铁路系列技术已全面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彰显了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
扩张交通动脉,货畅其流便于行
京广铁路是我国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武(汉)广(州)段是我国铁路运输最繁忙的区段之一。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大大缓解了京广南段铁路运输“瓶颈”,扩张了京广大动脉和全国铁路网整体运输能力。
武汉铁路局客运处戴江南处长说,京广铁路武广段,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尤其是春运期间,运能极度紧张,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运输需求。为确保旅客走得了,过去铁路部门长期采取“停货保客”的做法,导致京广线货运十分紧张,“一车难求”,极大制约和束缚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目前每天高峰满线开行动车组列车63对,始发站发车最小间隔时间为9分钟,武汉至广州间形成了一条大能力、高效率、低能耗的现代化客运通道,沿线旅客“一票难求”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舒适、安全、快捷。
武广高铁北连武麻、汉丹、武九线,中衔石长、沪昆、湘桂线,南接广深、广茂线,与在建的沪汉蓉铁路大通道、沪昆铁路客运专线等铁路相连,通车后,区域内的铁路网更加灵活,与全国的客货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尤其是实现客货分线运行后,将大幅释放既有京广线运输能力,有效缓解货运能力紧张状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的运输需要,充分发挥铁路国民经济发展大动脉的作用。
据铁路部门统计,截至今年7月份,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半年共安全开行“和谐号”动车组11700多列,累计发送旅客900余万人次,上座率稳步上升。2010年春运,武广段铁路共运送旅客700万人,武广高铁分流了其中的213.2万人,超过三成。
同时,武广高铁也为客货分线运输创造了条件,使货运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2010年春运,武汉铁路共完成货物运输1063万吨,同比增长22.8%,首次实现客货运输“两翼齐飞”。
迈进高铁时代,形成“3小时经济圈”
武广高铁把武汉、长株潭、珠三角三大城市圈连成一片,20多个城市整体纳入“3小时经济圈”,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率先迈进“高铁时代”。
“3小时经济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沿线旅游热的升温。武广高铁开通后,大大拉近了时空距离,形成了沿线高速旅游通道,直接拉动了旅游业“井喷”,“高铁游”成为沿线旅游客流的时尚选择。
据统计,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武汉市共接待旅游团队351个,同比增长160%;实现旅游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15.5%。这是这个市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春节游客量“进”大于“出”的现象。
同时,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推动了沿线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促进了沿线经济融合和升级转型,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步伐大大加快。早在武广高铁开通前,珠三角地区的投资商瞄准高铁商机,纷纷深入湘鄂沿线进行投资布局,催生了沿线投资热潮。近年来,又有大批广东客商到湘鄂两省投资房地产、加工制造、旅游、餐饮等产业,而湘鄂两省凭借高铁优势,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带动了沿线经济快速发展。
据统计,2008年,武汉、咸宁两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较2005年增加了901家,增长48%。其中,武汉市还联手广州市研究制定了促进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首批共有项目24个,总投资达117.6亿元。专家测算,武广高铁拉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规模将达到千亿元。
下一步,随着京广客专和沪汉蓉快速通道全线建成通车,武汉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地区的高铁逐步成网,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高铁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