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这是一项可能颠覆传统交通模式的发明。
四五米高的大巴行驶在马路上,上层可乘坐上千名乘客,下部“肚子”镂空,其他车辆可在其身下自由穿梭……这种致力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新型交通工具,日前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8月2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宣布,明年底,立体快巴将在该区内交通要道载客运营,并称目前立体快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交给南车集团,由该集团进行首辆车的设计和制造。
此前,立体快巴刚刚通过由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进行的专业安全性评审。
8月25日,记者了解到,立体快巴正在悄然和石家庄拉近距离。这天上午,立体快巴的发明公司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立体快巴的发明公司代表表示,希望随着合作进展,将立体快巴的生产总装基地落户石家庄。
创意 移动隧道,车上载人,车下跑车
“上层用来运送人群,下面是空的,所占的空间只是两条车道的宽度。只要高度不超过2米的车辆均可在其下方行驶,如同穿梭在移动隧道里一样。”今年5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届科博会上,立体快巴首次亮相便引起了众多媒体关注。一位北京记者这样描述他的所见:“立体快巴其实就是空中‘劈腿’的小地铁或者轻轨。”
8月25日,立体快巴的发明者——— 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世公司)董事长宋有洲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进一步描述了这件新事物:每辆立体快巴分为4节,每节长10米,车体底层高2.2米,总高度4.4-4.5米,车体下面能并行两辆小型轿车。
宋有洲毫不讳言自己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学历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拥有120多项有效专利的“发明大王”,风靡全球的礼宾花、全国推广的警用装备抓捕网等发明均出自他之手。“遇上大堵车,看见小车被堵在路上无法动弹,而车身上面的空间却闲置,我就想能不能搞项设计,让‘车上走车’呢?”宋有洲介绍,自己因为对立体交通空间关注较多,所以萌发了“建两个行车空间”的想法。
这一想法随后成为整个发明的创新点:整合利用占用70%以上道路资源的小轿车2米(轿车高度为1.6)以上及立交桥人行天桥4.5米以下的空间来减少现有道路拥堵。
有了初步设想和灵感后,宋有洲于2009年开始设计,几个月就拿出了设计初稿。他所提供的电脑模拟路面效果显示,立体快巴可与设在路边的公交站或天桥对接,无论是直行、停站,都不会影响底下汽车的通过。两者互不干扰,避免了公交车和小汽车争道的情况。
8月25日,华世公司副总经理姜海告诉记者:“立体快巴亮相以来,已经有20多个城市向我们表达了合作意向。”
交通拥堵作为城市通病之一,令许多城市管理者头痛。宋有洲表示,这项发明的应用,可以减少20%-30%的路面拥堵。
效益 造价低九成,污染零排放
立体快巴引发的关注是空前的。
甚至英美等国家的一些媒体也纷纷对此进行报道。美国《郝芬顿邮报》8月3日报道了这个创新构想。次日,当地一家网站便有1500多名网友对此发表评论,有人甚至惊呼“美国创新能力走下坡路,已被中国‘打败’。”8月17日,《纽约时报》则以封面形式对立体快巴进行报道,再次在全球引发高度关注。
立体快巴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关注,宋有洲认为,除了其致力于解决拥堵问题之外,还在于其高效低碳的定位。
国家环保总局的一项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大雾天气中,汽车燃油造成的污染占39%。
关注到这些,宋有洲在设计立体快巴时,完全采用了电力驱动。
他介绍,快巴的动力来自电能和太阳能,在快巴线路沿途设置充电桩,利用700V电力及电容实现为车体快速充电,同时站台顶面以及天桥顶盖设有太阳能光伏板,可为车辆及站台提供有效的清洁能源,从而彻底实现有害气体零排放。
至于高效,宋有洲常拿各地正在大力建设的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BRT系统来做比较。
在他看来,这些公交系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地铁造价高、工期长,BRT占用道路资源多……相比之下,快巴具备很多优势,只需在现有路面上加宽0.6米左右,同时加铺2条轨道,包括车辆在内,每公里综合成本约5000万元左右,较地铁每公里造价5亿至8亿元低了九成。一年可建快巴线路40公里,而建同样里程的地铁则需3年。“最为重要的是,快巴比地铁和轻轨灵活。”宋有洲介绍,快巴的车厢是可以拆卸的,在非高峰期,可以只开一节或两节车厢,发车间隔时间也可自由调整。同传统公交相比,夜间不使用时,立体快巴可停泊在车站,不需另建停车场。
宋有洲强调,按照设计,立体快巴一趟运送人数可达1200人至1400人。按40辆40公里线路往返计算,日可载客约40万人次,规模与地铁相差无几。
安全 线路专设,雷达扫描
如此新颖的设计,如何确保乘客和其他车辆的安全,如何与现有道路和交通系统接驳?
就此,宋有洲表示,从设计开始,就考虑到了安全性问题。快巴的长度和宽度大于高度,翻车可能性很小。路面加宽,行驶过程中撞车和刮蹭的几率也会变小。而且“即便是有轿车撞上也不会伤人,因为乘客都在高于轿车的车厢内。
立体快巴的行驶线路和刹车等都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其中行驶线路采用半封闭式,设有专门出入口,避免轿车随意驶入车道发生事故;车道上还设有限高龙门架,防止大车或超出快巴限高的车辆进入快巴道;快巴的刹车有“掐轨道刹车”和“卡轨道刹车”等方式,可实现即时刹车。
宋有洲说,车内还设置了雷达扫描系统,如果小车在行驶过程中跑偏,离立体大巴腿壁过近,灯光就会报警提醒小车。“即使轿车撞击到快巴,由很重的钢材构成的快巴腿部也很抗撞。”
围绕类似问题,准备率先使用立体快巴的北京市交通部门,今年6月份专门召开了立体快巴专题座谈会,就立体快巴项目的机车、道路管理、运营组织、应急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8月25日,姜海则告诉记者,关于车辆设计、性能、道路设置等可行性、安全性问题,已在上周五通过上海交通大学专业项目组的测试。“今天交付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是有关机构所做的第三期论证了。”
据了解,南车集团对于立体快巴投入设计生产也采取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其旗下的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技术部工作人员接受有关采访时表示,该厂尚未开始首辆样车的制造工作。“因为我们毕竟只是一个分厂,还需要南车集团总部的相关指示。”
记者了解到,围绕技术、政策、风险等问题,该企业还将开展进一步研究。
运行 先行先试,再谋推广
一项真正有益的创新,终归要从图纸走向接受实践的检验。
8月2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委主任张文波透露,立体快巴试验段将有望于明年底前在该区的中芬生态谷开建。而规划中的中芬生态谷,目标是建设一个“数字、低碳、生态”的新型城市。
张文波是将立体快巴引入门头沟的关键人物。他介绍,门头沟区要建立绿色生态区,需要低碳、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的交通工具。契合生态谷理念的立体快巴,成为了其中的交通子项目。
张文波说,立体快巴虽然速度不能与轻轨、地铁相比,但它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货量,有效缓解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紧张。
“先期试验线将选在中芬生态谷与市区连接线上,距离不长,最多不超6公里。”张文波透露,相关科研单位已进入生态谷现场进行环境勘测。
在门头沟积极谋划开通快巴线路的时候,石家庄市有关部门也在紧张地和华世公司联系。
据了解,6月22日,宋有洲及项目外方战略投资人等一行10人曾就立体快巴项目落户石家庄市来石考察、调研。石家庄市常务副市长栗进路接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其后双方一直保持紧密联系。
分析认为,石家庄市看中的是项目对于其装备制造产业可能的提升;而华世公司方面则看好南车集团的整体实力和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的产业基础。“现在,有关立体快巴的一切都还只是设想,距离现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张文波预计,从审批到建厂房再到产品下线,加起来要一年多。
华世公司方面则表示,这样一项应用于市政公用事业的发明,期待 政府 层面的大力支持。
相关
“立体快巴”发明者宋有洲:设计安全第一期待政策支持
最近,立体快巴将于明年底在北京门头沟区试用的新闻引发关注,也引来了各种疑问。
8月25日,立体快巴发明者宋有洲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并集中解答了有关疑问。
新闻纵深:立体快巴如何实现拐弯?
宋有洲:快巴适用于主要交通干道通行,完全参照快速公交(BRT)优先的法规。即立体快巴在与小汽车同步运行时,遇到转弯、路口时,前方红灯及快巴车身上的红灯会亮,小汽车先停十几秒,让快巴先转过或者通过后再走。
转弯时快巴也会把速度减至每小时10到15公里,从而确保转弯安全。
新闻纵深:下层车辆如何避免视线被挡?
宋有洲:快巴底层两侧是镂空的,且底部刷成白色,并装有若干照明灯,所以即使汽车在下层行驶,也不会影响司机视线。另外,快巴轨道也和路面一致,并不会给汽车司机变道带来不便。
不过,快巴是全新的交通工具,刚在路面上运行时,从下面穿过的汽车司机可能会有个心理不适应的过程。
新闻纵深:快巴发生事故时,乘客如何逃生?
宋有洲:快巴的逃生系统参照了飞机上充气滑梯的原理,发生事故时,两侧车体可自动下翻至地面,下翻后车内栏杆、扶手即转化为滑梯护栏,从而让乘客有序逃生、避免发生踩踏。发生事故后,快巴车头、车尾两侧的安全栏杆会自动拦截后面车辆进入车道。
新闻纵深:快巴如何铺设轨道以及筹集建设资金?
宋有洲:道路改造较为简便,只需将现有主要交通干道加宽,铺设两条简易轨道,就可实现立体快巴的通行。考虑到一些车辆过高、高架或桥梁较矮,车辆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此外,如果立交桥高刚好是4.5米,也可以降低路面,从而让快巴通行。
快巴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系统,像公交、地铁一样,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作为新生事物,最初资金来源应该主要为政府投资,当然也可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等。
新闻纵深:快巴的驾驶员是否需要特殊训练?
宋有洲:这种车辆可以按照地铁的运营模式,采取有人看管的自动驾驶方式,和地铁一样在驾驶室设有2个司机,一个负责驾驶,一个负责观察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
按照交通法规,作为路面上行驶的车辆,立体快巴恐怕需要另行开发一种新驾照。 |